首页  >  志愿填报 >  院校大全  >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学校概况

  • 浙江
    所在省份
  • 温州市
    所在城市
  • 1912
    创建时间
  • 22321
    学生人数
  • 12
    硕士点
  • 4
    博士点
  • 公办
    办学
  • 30:70
    男女比例
学校电话:0577-86689885 学校官网

学校介绍

  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定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成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1958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医学技术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  
显示全部
  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定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成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1958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医学技术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医学技术、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等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等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临床医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位列ESI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69位,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工程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032‰、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前1.25‰。拥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眼科疾病)、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中医药平台、3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6个B类一流学科,10个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2个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百姓满意为宗旨,着力培养有情怀有自信、能做事能创新的优秀医学人才。学校现有28个本科招生专业,2个“5+3 ”本硕一体化专业,1个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有在校本专科生15203人(全日制,不含独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研究生6434人(含博士研究生472人),学历教育留学生684人。学校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临床医学类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一直位居全国前10%。据省教育考试院最新数据,我校2021届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与2019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就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均列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第一,其中有27项考核指标列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第一。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50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800余人。学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79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79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08人,博士学位1369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2人;一批优秀人才入选“国家万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特级专家等,一批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2个。学校获评省重才爱才先进单位。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全国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1本(主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1个;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9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5项,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先后与32个国家(地区)150多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其中包括20余所世界百强大学,在学生海外交流和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合作。现有中美眼视光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美护理学本科教育项目、中瑞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泰护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中韩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2个被列为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示范项目。与世界百强名校阿尔伯塔大学合作举办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层次最高的机构。与波兰卢布林医科大学合作举办我国首个临床医学教育境外办学项目。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436亩。图书馆馆藏文献约208万册。学校主办、编辑出版5种学术期刊、1种学术报刊,其中学术杂志《Eye and Vision》进入SCIE学术期刊,3种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学校拥有5所附属医院,其中4所为三级甲等医院,同时设有2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保持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排行榜综合百强,附属眼视光医院稳居全国眼科专科医院第1名。
  学校秉持“仁肃勤朴、求是奋发”的校训,坚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逐渐形成了“以特色学科引领和带动全面发展,以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办学水平,以医疗和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了一条地方高等院校的强校之路。2022年,学校综合实力位列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第91位。
  学校的发展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医学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数据截至2023年1月) 收起

院校分数线

显示全部院校分数线

院校设置

截至2014年2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不包括独立的仁济学院),有32个本科专业和1个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

二级学院(15个):基础医学院、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外国语学院、护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口腔医学院。

      本科专业(32个)

序号 专业名称 所在院系名称
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检验医学院
2 生物科学类(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
3 海洋科学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
4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人文与管理学院
5 市场营销专业 人文与管理学院
6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人文与管理学院
7 法学专业 人文与管理学院
8 临床药理学 药学系
9 中药学系 药学院
10 制药工程系 药学院
11 临床医学(MBBS) 国际教育学院
12 口腔医学(BDS) 国际教育学院
13 临床医学专业(含妇产科学方向) 第一临床医学院
14 医学影像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15 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 第一临床医学院
16 眼视光医学专业 眼视光学院
17 英语专业 外国语学院
18 日语专业 外国语学院
19 护理学 护理学院
20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体育科学学院
21 临床医学专业 第二临床医学院
22 麻醉学专业 第二临床医学院
23 中医学专业 第二临床医学院
24 康复治疗学专业 第二临床医学院 
25 预防医学专业 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26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信息与工程学院
2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信息与工程学院
28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信息与工程学院
29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信息与工程学院 
30 法医学 基础医学院
31 生物学 基础医学院
32 病原生物学 基础医学院

专业特色

截至2014年2月,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学位授予权,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浙江省“重中之重”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18个,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12个(其中2个已经建成),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1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已经建成了15个、正在建设的13个(其中省医学支撑学科8个、省医学创新学科5个)。

  •       硕博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临床医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
      专业学位授予权(7个):临床医学、中药学、口腔医学硕士、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临床病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临床医学
  •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眼科学
      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临床医学、药学
      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临床检验诊断学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19个):临床检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麻醉学、儿科学、生理学、护理学、眼视光学、基础医学、细胞生物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生态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危重病与灾害救援医学、口腔临床医学、神经生物学、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2个):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学科群、临床诊断学学科群
      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14个):临床诊断学、麻醉学、康复医学、眼科学(眼视光)、普外科学(胰脾胃疾病)、围产医学、儿科学(呼吸)、神经病学、妇产科学(生殖内分泌)、骨外科学(脊柱与显微)、急诊医学(急性中毒)、临床营养学、小儿普通外科学、呼吸内科(中西医结合)
      浙江省医学支撑学科(8个):临床检验学、麻醉学、临床营养学、小儿外科学、儿童呼吸内科学、显微外科学、围产医学、呼吸病学

浙江省医学创新学科(5个):临床中毒学、环境医学、显微神经外科学、微创骨外科学、老年神经病学

截至2014年2月,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重点(建设)专业10个、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5个。

      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10个):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医学检验、护理学、麻醉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
      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5个):眼视光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 
      温州市重点建设专业(7个):预防医学、生物技术、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康复治疗学、护理、眼视光技术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眼视光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眼视光学人才培养模式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性、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实验区
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医学检验、药学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 课程负责人
《角膜接触镜学》 吕帆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吕建新
《眼科学》 瞿佳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 高基民
《生物技术制药》 李校堃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课程名 课程负责人
《眼科学》 瞿佳
《生物技术制药》 李校堃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吕建新
《角膜接触镜学》 吕帆
《临床免疫学检验》 高基民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