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填报 >  院校大全  >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学校概况

  • 四川
    所在省份
  • 凉山彝族自治州
    所在城市
  • 2003
    创建时间
  • 20107
    学生人数
  • 0
    硕士点
  • 0
    博士点
  • 公办
    办学
  • 53:47
    男女比例
学校电话:0834-2580038 学校官网

学校介绍

  西昌学院位于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省、部、委共建高校。
一、历史悠久
  西昌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校肇始于1939年北洋工学院内迁创建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李书田、柯召、魏寿昆、曾炯、刘之祥等知名教授汇聚于斯,矢志兴教,提出“振农工、重实验”办学理念,开办农林、畜牧、土木工程、矿冶工程、机械工程和医科等专业,应用办学源远流长,实践育人特色鲜明。培养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陈明义、国家发明奖获得者张嘉惠等一批杰出英才。
  几经变迁  
显示全部
  西昌学院位于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省、部、委共建高校。
一、历史悠久
  西昌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校肇始于1939年北洋工学院内迁创建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李书田、柯召、魏寿昆、曾炯、刘之祥等知名教授汇聚于斯,矢志兴教,提出“振农工、重实验”办学理念,开办农林、畜牧、土木工程、矿冶工程、机械工程和医科等专业,应用办学源远流长,实践育人特色鲜明。培养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陈明义、国家发明奖获得者张嘉惠等一批杰出英才。
  几经变迁,2003年教育部批准西昌农专、西昌师专、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西昌学院。2015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2017年被列入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2020年正式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建高校。
二、办学条件良好
  现有安宁校区和邛海校区,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1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4亿元,纸质图书231.64万册,数字资源量155.49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107人;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107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07人、副高职称23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8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省突出贡献专家及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人;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60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9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
三、教改成效突出
  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70项。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个。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学团队4个、一流本科专业10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6个、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卓越培养计划项目”8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应用型示范课程共29门。在省属同类院校中,教改成果名列前茅。
四、服务地方有力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凉山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学校是凉山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
  为地方培养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20万,全州县处级干部的50%、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的70%、高层次农牧人才的80%、水电和建筑领域技术骨干及高层管理人员的85%均毕业于西昌学院。近年来,围绕民族地区人才需求,依托“四川省彝汉双语师资培训基地”“四川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等平台,为凉山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永久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学校是凉山资源开发的研究基地
  建有各级科研平台40个,重点开展以凉山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为主的科学研究,为凉山特色农产品马铃薯、苦荞、洋葱等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获国家级项目立项26项,获省、州科技进步奖66项,获省级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22项,选育作物新品种23个,获得国家专利259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1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94项。2018年,马铃薯原种超高产扩繁试验破西南地区亩产纪录。学校被授予“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单位”。
(三)学校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基地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融入人才培养。依托“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团结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研究。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7项,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项目4项,国家民委中国彝学研究项目11项,国家民委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项目3项,国家民委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工作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4项,省社科联研究项目42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和科普书籍276部,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州厅级奖430项,在彝族母语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方面全国领先。先后获“国务院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学校是服务凉山乡村振兴的行动基地
  充分发挥智力、人才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和健康帮扶,全力支持凉山乡村振兴。开展“6+1+1”彝区顶岗支教、“一村一幼”“姚基金”志愿者支教等助推教育帮扶。在脱贫县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开展科技服务、技术指导、培训和科普宣传等,助农增收致富。开展文化艺术服务和彝区乡村美化等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和乡村文明建设,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构建“三层次六结合”禁毒防艾教育模式,每年组织2000余名志愿者深入凉山17个县市开展宣传教育,助力彝区“禁毒防艾”攻坚战。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教育试点高校”。2018年,彭丽媛大使到校参加“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充分肯定了学校在“禁毒防艾”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并为学校“青春红丝带志愿团”授旗。
五、合作交流广泛
  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与攀钢集团西昌钢钒、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百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建新工科产业学院;与中央民族大学、广州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与意大利巴勒莫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选派近百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出国交流访问;现有巴基斯坦、也门、摩洛哥、乍得、加蓬和卢旺达等国留学生在校就读。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足凉山、面向四川、辐射西南,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更新于2022年3月) 收起

院校分数线

显示全部院校分数线

院校设置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设置12个二级学院,另设思想政治教育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办58个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

二级学院 层次 专业名称
动物科学学院 本科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物药学
专科 畜牧兽医
工程技术学院 本科 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专科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科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专科 法律事务
农业科学学院 本科 城乡规划、园艺、农学、烟草、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专科 园林技术
汽车与电子科学学院 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汽车服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专科 汽车电子技术
轻化工程学院 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旅游管理、工业工程、城市管理
专科 应用化工技术
体育学院 本科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专科 体育教育
外国语学院 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
专科 英语教育
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 本科 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应用心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专科 语文教育
彝语言文化学院 本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彝加)、财务管理(彝加)、行政管理(彝加)、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科 化学教育(彝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数学教育
艺术学院 本科 音乐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专科 电脑艺术设计
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预科 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少数民族专科预科
预科 一类模式本科预科、一类模式专科预科

专业特色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5个、省级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实践教学建设项目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精品课程16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西昌学院大学生校外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农学专业综合改革
省级特色专业
农学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水利水电工程 动物医学
园艺 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带头人
作物教研室教学团队 夏明忠
基础生物教研室教学团队 任迎虹
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团队 黄志秋
彝汉双语教学团队 阿牛木支
      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精品课程类型 课程负责人 创建时间
植物生理学 四川省精品课程 任迎虹 教授 2004年8月
作物栽培学 四川省精品课程 夏明忠 教授 2005年7月
四川地方史 四川省精品课程 陆文熙 教授 2005年7月
作物育种学 四川省精品课程 夏明忠 教授 吴昊 教授 2006年7月
彝族民间文学概论 四川省精品课程 阿牛木支 教授 2006年7月
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 四川省精品课程 谢华 教授 2006年7月
现代教育技术 四川省精品课程 罗明星 教授 曾陈萍 教授 2007年4月
心理学 四川省精品课程 贺新宇 教授 2007年4月
现代彝语 四川省精品课程 杨忠秀 教授 沙马打各 教授 2008年5月
畜牧生产学 四川省精品课程 黄志秋 教授 2008年5月
植物学 四川省精品课程 任迎虹 教授 2008年5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川省精品课程 景志明 教授 2008年5月
兽医学 四川省精品课程 何学谦 副教授 2009年4月
当代彝文文选 四川省精品课程 何刚 教授 2009年5月
模拟电子技术 四川省精品课程 曾陈萍 教授 2010年5月
知识产权法 四川省精品课程 王明雯 教授 2010年5月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