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填报 >  院校大全  > 

温馨提示

网页暂不支持该功能,请打开报考大学APP,使用该功能

学校概况

  • 云南
    所在省份
  • 昆明市
    所在城市
  • 1938
    创建时间
  • 48000
    学生人数
  • 26
    硕士点
  • 6
    博士点
  • 公办
    办学
  • 31:69
    男女比例
学校电话:0871-5516256 学校官网

学校介绍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80余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  
显示全部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80余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9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2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375.04万册,电子图书平台118.8万册,中外文基础、核心数据库35种,是“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云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已进入国内重要的评价机构和核心期刊,2019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18百强社科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语言学类学术期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
  
  学校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5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70%,其中地理学进入前20%,教育学进入前40%。现有87个本科专业,其中入选15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通过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转型。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88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共有192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在全国首创云南纪检监察学院,成立云南研究院,并牵头全省14所师范类高校加盟成立云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全国高校50强、地方本科院校10强。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云南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昆明)、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基地50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0项;在国内外高质量期刊和出版社《Science》、《Water Resources Research》、《Water Research》、《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Energy》、《新华文摘》、《历史研究》、《教育研究》、《地理学报》、《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三联出版社》等发表和出版了一批代表性论著;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9项(一等奖3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9项(一等奖6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云南师范大学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22个,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云南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1个,云南高校新型智库2个。学校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高级职称1022人,其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培养计划人才、全国最美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专家等一批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杨乐、郭柏灵、戴汝为、欧阳自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皮萨里德斯,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博士,经济学家吴敬琏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等近百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校是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大学,先后被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台办“国立西南联大旧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基地、国家首批赴海外承办孔子学院的大学、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家HSK考试和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能力资格考点和具有对港澳台招生权的高校。学校在国外建立了1所孔子学院、4个孔子课堂、建立了“泰国云华职业学院”、“缅甸云华职业学院”、“老挝云华职业学院”3个境外办学机构,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的1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获得国务院侨办第一个省部共建“云南华文学院”,累计招收8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20000余人次,留学生数量位居云南高校前列。
  学校先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人先锋号、五四红旗团委、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单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单位;荣获云南省第一个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多次获特等奖、一等奖;先后获云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云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理论阵地管理建设示范点。学校的班级、团支部、社团和个人也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集体和标兵,全国“学习雷锋”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CUBA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前8强以及在雅典、北京、伦敦、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获得金、银、铜奖牌的运动员。“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 收起

院校分数线

显示全部院校分数线

院校设置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下设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哲学与政法学院、文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高尔夫学院、云南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发展学院(马列部)、传媒学院、国际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太阳能研究所)19个二级学院,2个独立学院(文理学院、商学院),1个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和1个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以及1个和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云南省监察厅共建的云南纪检监察学院;开设86个本科专业。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学前教育(师范)
公共事业管理(非师范)
教育学(师范)
应用心理学(非师范)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
秘书学(师范)
文化产业管理(非师范)
云南纪检监察学院 法学(纪检监察方向)(非师范)
哲学与政法学院 哲学(非师范)
法学(非师范)
社会学(非师范)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历史与行政学院 历史学(师范)
行政管理(非师范)
人文教育(师范)
劳动与社会保障(非师范)
人文教育(专升本)
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
英语(非师范,旅游英语)
西班牙语(非师范)
日语(非师范)
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非师范,中国与东盟合作)
泰语(非师范)
越南语(非师范)
缅甸语(非师范)
老挝语(非师范)
艺术学院 艺术教育(师范)
设计学类(非师范)
美术学(师范)
美术学(非师范)
音乐学(师范)
音乐表演(非师范)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非师范)
舞蹈学(非师范)
舞蹈表演(非师范)
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方向)
美术学(非师范,中国画与书法方向)
音乐表演(非师范)
艺术设计(非师范)
舞蹈学(非师范)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师范)
舞蹈表演(非师范,体育舞蹈方向)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非师范)
财政学(非师范)
金融学(非师范)
国际经济与贸易(非师范,中国与东盟合作)
工商管理类(非师范)
传媒学院 新闻传播学类(非师范)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
动画(非师范)
广播电视编导(非师范)
广播电视编导(非师范)
数学学院 数学类
统计学类(非师范)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物理学类(师范)
电子信息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非师范)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类(师范)
制药工程(非师范)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师范)
应用生物科学(师范)
生物技术(非师范)
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多媒体技术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方向)
软件工程(非师范)
网络工程(非师范)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非师范)
教育技术学(师范)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师范)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非师范)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非师范)
地理信息科学(非师范)
测绘工程(非师范)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师范)
旅游管理(非师范)
旅游管理(非师范、中国与东盟合作)
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非师范)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职教,师范,艺术教育方向)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职教)
秘书学(职教)
应用化学(职教)
小学教育(职教,师范,中文方向)
小学教育(职教,师范,数学方向)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语文)
小学教育(体育)
云南华文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非师范)
金融学(非师范)
泰语(非师范)
越南语(非师范)
缅甸语(非师范)
老挝语(非师范)
国际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非师范,高尔夫运动服务与管理方向)中澳合作办学
动画(非师范)中澳合作办学
贫困地区专项本科计划 汉语言文学(师范)
英语(师范)
历史学(师范)
地理科学(师范)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学前教育(师范)
教育学(师范)
数学类(师范)
物理学类(师范)
化学类(师范)
生物科学(师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多媒体技术方向)
教育技术学(师范)
定向迪庆州专项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非师范,中国与东盟合作)
化学类(师范)
金融学(非师范)
旅游管理(非师范)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师范)
秘书学(师范)
小学教育(职教,师范,中文方向)
小学教育(职教,师范,数学方向)

专业特色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云南省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云南省精品课程2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云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学校是全国免费师范生试点改革的3所地方高师院校之一,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学、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省级重点专业(13个):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学、体育教育、英语、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运动训练 。
      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际经济与贸易、地理科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教育技术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云南省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经济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陈路)、基础物理实验(张雄)、民族传统体育(饶远)。
      云南省精品课程(21门):

序号 课程名 负责人 年份
1 形势与政策 周本贞 2009
2 有机化学 毕韵梅 2009
3 地理教学论 陈亚颦 2009
4 植物学 李志敏 2009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陈路 2008
6 数学模型 李锋 2008
7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梁立 2008
8 美国文学 刘守兰 2007
9 教育原理 李天凤 2007
10 大众传播学 郝朴宁 2007
1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张志明 2007
12 基础物理实验 张雄 2006
13 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 刘坚 2006
14 地理科学导论 潘玉君、武友德 2006
15 毛泽东思想概论 李申文 2006
16 美学原理 李健夫 2005
17 逻辑学 金建国 2005
18 遥感原理与方法 王金亮 2005
19
社会学
毕天云
2010
20
模拟电子技术
杨卫平 2010
21
植物化学
傅文甫
2010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分子生物学(汪旭)。
      云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分子生物学(汪旭)、配位化学(傅文甫)。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团队(张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团队(刘坚)。 
      省级教学团队(4个):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团队、生物科学特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团队。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面向东南亚跨国创业型人才双向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云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边疆地区体育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研、学、企“结合的可再生能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等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

省级重点学科(4个):体育学、物理学、心理学、农业工程。

博硕士学位授予:

      博士后流动站(1个):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1个):地理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 :

序号 学科门类 博士学位授权点名称
1
工学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2
理学
自然地理学
3
理学
人文地理学
4
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5
理学
教育地理学
6
理学
边疆地理学
7
理学
山地环境与自然灾害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序号 门类 一级学科 获取时间
1
哲学
哲学
2006.01
2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2011.03
3
法学
社会学
2011.03
4
教育学
教育学
2011.03
5
教育学
心理学
2006.01
6
教育学
体育学
2011.03
7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2011.03
8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2011.03
9
历史学
中国史
2011.08
10
理学
数学
2011.03
11
理学
物理学
2011.03
12
理学
化学
2006.01
13
理学
天文学
2011.03
14
理学
地理学
2006.01
15
理学
生物学
2011.03
16
理学
生态学
2011.08
17
理学
统计学
2011.08
18
工学
光学工程
2000.12
19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1.03
20
工学
农业工程
2011.03
21
工学
软件工程
2011.08
22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2011.08
23
艺术学
音乐与舞蹈学
2011.08
24
艺术学
戏剧与影视学
2011.08
25
艺术学
美术学
2011.08
26
艺术学
设计学
2011.08

密码登录

手机短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30天自动登录
登录

加入报考大学

助你考得好,更能报得好
手机号码
验证码
设置6~18位密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报考大学已全面升级,将提供更全面的院校信息与志愿填报服务,请先完善个人信息。

立即完善个人信息

欢迎进入报考大学

请选择你的考区所在地

开始使用报考大学
tel

全国咨询电话

400-100-0233

售前客服QQ 售后客服QQ
微信公众号
wx
扫一扫,最新报考资讯
微信公众号
app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